蒙尘已久,以水濯面

来源:树达通讯社 日期:2023-12-16浏览次数:

(作者 李思源)高中的时候,就学过一部分汪曾祺先生的《受戒》,对小英子的大胆和小明子的腼腆记忆犹新。我甚至还是靠着最后的结尾才恍然大悟:“啊!这个!高中学过诶!”回过神来才有些吃惊,如此矜持的高中教材,恋爱是明令禁止的场合,居然会有这样一篇文章选在了课本里,难得。

直到大学,才把之前读书的“半成品”填补完成,也不知道有多少空最终会忘记填上。总之,看完了《受戒》,又去看了汪曾祺先生其他的短篇。确实,一种很熟悉的感觉——沈从文先生的文风扑面而来,又带着别样的风格。很舒服,读来真的很舒服,确实就像温润的流水一般,澄澈、灵动,又有些缠绵,却还是自顾自地流向属于自己的地方。

如流水一般的故事,风俗化的人。他只是静静地叙述着,看到什么,就写出了什么,没有某种刻意的加工,只是忠实地通过文字“展示”着这个未被染指的世界。我喜欢这种境界,“不落言荃”。或许就是这种朴素的语言才能搭载起这个世界,就像人参果必须要被接着,不然就会无从寻找。华美不适用于此,“合身”才最重要。

人们的面孔是模糊的,似乎是融入到了他们的世界里,一切都是如此纯粹。他不是在从外部描写,是从内里写。外部是清晰的,实体的;内部却是模糊的,无法触摸的,艰深的。由内感受,更通,但更费“神”,更难,但是很舒服。他赞颂爱情,结婚无需彩礼、高头大马、门当户对,只需要两情相悦。除此之外的,没有什么不可以克服。让我突然想到前段时间看到的,说当代的恋爱,纯粹是功利化的、目的性的。为了某种结果,注定是悲剧的,淡漠的。他们无法享受到真正的爱情与浪漫,利益现实交织的网。所以我们需要这种作品,而且是肯定地说,“会好的”,还要再加上感叹号。他赞颂道德与自由,但并不过分。感情消散,人也分离,这是自然的、被理解的。人们团结着出着自己的力气,延续古老的风俗,维护着淳朴而坚固的道德。纯真的,没有恶俗、也没有夸饰的道德。甚至连复仇都是细腻的,自然的,甚至是淳朴的。平和的语言抹去“复仇”一词的尖锐,语言和精神的打磨,眼神的聚焦,我们看到复仇者内心的波澜,到最后的波澜不惊。怎么说呢,太美了。

这大概也是一种“慢”,慢下来细细欣赏、品读,用这如细细流水一般的文字冲刷着灵魂与身躯,怪不得读起来如此令人舒畅。我们做不到这样、我们找不到这个地方,但我们需要这样的文字、这样的虚幻世界。

编辑:李思源

责编:梅子妍

审核:党委办公室

上一条:愿望

下一条:黑色日记本

关闭